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科学施肥

科学施肥

科学高效施肥三要点

来源:农之声传媒      作者:农之声传媒      点击量:1968      时间:2018/11/7

    作物所需养分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获取,一是通过土壤,二是通过施肥。在作物生长中,施肥可实现作物养分的平衡供应,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。但施肥既可起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,也可能会造成产量降低,品质下降。一般来说,当土壤养分供应从“缺乏”增加到适量时,通常能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改善品质,但超过“适量”后就会适得其反。因而对作物供应肥料是否及时和适当,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。由于肥料供给上的差异,同一种作物在不同地区生长,会出现生长发育的不同,同一作物在同一地区,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,对肥料要求的份量和种类也不同。如在作物生长旺盛期,对氮肥的需要量较大,而在开花结果期,则对磷、钾的需要量较大。适宜酸性土壤生长的作物,如果土壤缺铁,即使其它元素都不缺,它也生长不好,有时单施某一种肥料元素,作物生长不好,而当它和其它肥料混合施用时,作物却生长良好,这就说明施肥有一定的规律性,即各种肥料之间在施用时有一定的比例。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对于肥料的施用具有丰富的经验,在施肥的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独特的创造。如地力常新论、三宜施肥(时宜:寒热不同,各尽其候;土宜:随土用粪,如病下药;物宜:物性不齐,当随时性)的概念。把施肥当作用药一样讲究,那如何才能做到科学施肥呢?

  一、了解肥料类型

  虽然肥料品种繁多,类型复杂,但概括起来,不外乎有以下几类:

  1、无机肥料:包括氮素肥料,如尿素、碳铵等;磷素肥料:如普钙、重钙等;钾素肥料:如硫酸钾、氯化钾等。

  2、有机肥料:包括动物性肥料和植物性肥料,如人粪尿、厩肥、家禽肥、绿肥、油枯等。

  3、复合肥或复混肥:有二元复合肥、三元复合(混)肥、多元复合(混)肥及其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,市场上以三元复合(混)肥居多。

  4、微肥:如锌肥、硼肥、钼肥等,这些微量元素作物需要量虽很少,但不能没有,缺少它,会造成作物生长发育不良。

  5、其它肥料:如细菌肥料、植物生长调节剂等。

  二、采用适宜的施肥方式和方法

  1、基施:一般来讲,有机肥、磷钾肥、复合肥等宜作基肥,可在播种、移栽时施入土壤中,基施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,全面地供给植物生长期间所需要的养料。对于多年生植物,定植后的基肥施用则应在每年的晚秋落叶后或早春发芽前(常绿树类在旺盛生长前)在根盘周围挖沟施肥,沟的宽度20厘米左右,深度30厘米左右。

  2、追施:速效肥料宜作追肥,目的是能及时供给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,常用的肥料有尿素、碳铵等。方法可采用按一定比例兑水浇灌或撒施,但兑水浇灌,一定要防止污染枝叶,切忌根部外露,撒施要求均匀并及时覆土、浇水、防止肥料损失和局部浓度过高引起烧根烧苗。

  3、根外追施:肥效来得快,可及时弥补作物养分的不足。微量元素肥料宜作为根外追肥,即:将肥料按照一定比例兑水后喷在作物叶面上,肥液通过叶子吸收后被利用,喷施时间以上午10点左右或阴天、傍晚为宜,风大、太阳大时都不宜喷施。

  三、掌握合理的施肥原则

  施肥除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现有肥力情况外,还必须考虑栽培目的,肥料的类型来确定施肥的时间和方法,总的说来,就是我们平时说的“三看”(看天、看地、看作物),只要把这个问题把握好了,就可以做到合理施肥了。

  1、看天施肥:冬天气温低,植物生长缓慢,有的处于停止状态,对养分需要量不大,且根系的吸收能力弱,可将厩肥、人粪尿等迟效肥料进行基施,这些肥料肥效长、养分全面,并可起到抗寒、保温、改良土壤的作用;春天、夏天、秋天正值作物生长旺盛期,无论是茎叶生长,或是花果发育,都需要有大量的养分供给植物,可选择在晴天以追施或根外追肥的方式补充各种速效肥料,但应掌握少吃多餐的原则,即肥料浓度宜小,施肥次数宜多,因这段时间气温高、降雨多、水分蒸发快,容易造成肥料流失。

  2、看地施肥:如果土壤肥力高,施肥数量可少一些,反之则多一些,如果土壤养分不完全,则应因缺补缺,缺什么补什么,酸性土壤应施碱性肥料,碱性土壤则应施酸性肥料,砂质土壤由于养分易流失,保肥能力差,宜施增加有机肥施用量。

  3、看作物施肥:同一作物,不同生长发育阶段,对肥料有不同的要求。一般来讲,幼苗期,应以氮肥为主,以满足枝、叶迅速生长的需要,花芽分化期,应增施磷钾肥,坐果期,应对肥水加以控制,以利于由营养生为主向生殖生长为主转变;不同作物,由于收获物不同,对肥料的要求也不同,一般来讲,以叶片为主要收获物的,可偏施氮肥,如果以果实为主要收获物的作物,在花期应适当控制肥水,而在果实彭大期,应供给足够的完全肥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