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植保服务

植保服务

暴雨后水稻管理四任务

作者:农之声传媒      点击量:1073      时间:2018/8/1

    进入雨季后,稻区大部分稻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现象。水稻受淹后,水稻根系和叶片严重受损,植株的正常生理代谢和抗逆能力严重减弱,总茎蘖苗数严重减少。如果强降雨后稻田得不到及时、有效的管理,势必造成大幅度减产,甚至绝收。因此,要在强降雨后,及时采取科学的补救措施,以养根、保叶、促蘖为目标,防治病虫害,提高成穗率,增粒增重。

  一、尽快排水

排除田间积水是强降雨后恢复水稻生长的紧迫任务,也是最有效的补救措施。但要注意,如果强降雨后遇到高温晴热天气,不可一次性排尽田间的水,而要保留3厘米左右深的水层,防止高强度的叶面蒸发导致植株生理失水而枯死。

  二、清除叶片上的泥土

强降雨后水稻叶片上往往附着一层泥土,这样会堵塞叶片气孔,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。待晴天日出、叶片发白时,可用绳子在叶片上拉一下,把叶片上的泥土抖掉,还叶片以绿色。

  三、尽早追施恢复肥

“水伤肥补”是多年积累的抗灾成功经验。水稻受淹期间,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,排水后植株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,而且排水后肥料流失较多。因此,要根据苗情及时追施恢复肥。恢复肥一般在排水后3天追施,肥料以速效氮肥为主,每亩追施尿素8~10公斤,并配合施用钾肥,每亩可追施氯化钾7.5~10公斤,钾肥不仅可以增强水稻抗倒、抗病能力,还可以提高稻米品质。淹没时间短、受害轻的稻田,施肥量可少一些;淹没时间长、损毁重的稻田,要适当多施,但必须采取多次轻施的方法,防止一次施肥过多造成肥害伤苗。在追施恢复肥时,可喷施高效叶面肥,以促进植株快速恢复生长。

  四、加强水浆管理

排水后,在稻田浮泥得到沉实的基础上,坚持干干湿湿的原则,间歇灌溉新鲜水,既可保持土壤通气,增强根系活力,又可满足稻苗用水需要。